“江水三千里,家书十五行。行行无别语,只道早还乡。” 这首诗表达了深深的乡愁。然而,对于台湾老兵何灿南来说今裕堂,回家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。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召唤大儿子何家祥到床前,语气微弱地说道:“你们这一代活着,一定要代我回家看看!”
1989年5月19日,何灿南等了近50年,心愿未了,带着遗憾离世了。而他所说的“回家看看”却成了何家几代人的梦想。然而,由于种种变故,这一愿望没有得到及时实现,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行动。
在2019年,一位名叫娜娜的台湾女孩来到大陆,她在网络上发布了寻找亲人的消息,引起了媒体和肇庆警方的关注。这才让外界逐渐了解到何灿南的故事。娜娜不仅仅是何家的一位远亲,她还正是何灿南的孙女——何咏芝。
展开剩余86%那么,何灿南当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?他的心愿最终是否实现?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,人们无不感叹:“两岸人民血脉相连!”
2019年春节,娜娜来到大伯何家祥家中拜年。饭后,何家祥和往常一样,陷入了思念父亲的沉思。每逢佳节,他总是忍不住忆起父亲何灿南。距离父亲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十年,然而未能完成父亲的遗愿,何家祥的心中总有一份无法释怀的愧疚。
娜娜此前听家人提过很多关于爷爷何灿南的故事,但随着年龄增长,她心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疑问:为什么每逢节日,大伯总是愁眉不展?他为何总念叨着要回大陆寻亲?而且,作为在台湾长大的孩子,自己明明是台湾人,为何籍贯一直是广东肇庆?爷爷在大陆究竟还有什么亲人?
娜娜对爷爷的印象多来自家人的描述: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但和蔼可亲的人。她曾听闻,爷爷年轻时曾从广东肇庆来到台湾。娜娜对大陆有着浓厚的兴趣,去过上海、北京、浙江等地旅游,但从未去过爷爷的家乡——广东肇庆。
关于为何从未去过爷爷的故乡,娜娜坦言自己一直想去,但总是缺乏勇气。她记得很清楚,爷爷来台湾后,坚持讲粤语,并且在子女命名时也沿袭了家乡的传统——按字辈排。娜娜的父辈是“家”字辈,而她自己则是“咏”字辈。
这些记忆让娜娜更加想要了解爷爷的过去,并且也促使她开始承担起为爷爷寻亲的责任。在和大伯的交谈中,娜娜得知了何灿南当年的经历。原来,何灿南是广东肇庆高要人,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,他被抓走,年仅不到20岁。来到台湾后,他饱受思乡之苦。
尽管与家人失去联系,何灿南内心一直没有忘记过家乡和亲人。每当节日来临,他总会默默地凝望着北方的圆月,寄托着深深的思念。那段时间,他不断回忆起家乡的点点滴滴:父母的慈爱,二哥憨态可掬的模样,三妹清澈的大眼睛,还有熟悉的七星岩和村口的那棵大榕树。每当他想起这些画面,常常笑着笑着便忍不住流下眼泪。
这些记忆成了他在艰难岁月中的精神支柱。在台湾的几十年里,何灿南娶妻生子,也在异乡扎根。但他对故乡的思念始终未曾减弱。每天傍晚,他常常独自坐在凉亭中,低声自问:“他们还好吗?”
为了能够再次联系上家人,何灿南多次向朋友求助,但由于两岸关系的原因,他始终没有得到家人的消息。然而,他的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寻亲的希望。终于,在1987年,随着两岸关系缓和,他的寻亲之路迎来了转机。
通过一位来自香港的朋友冯少东,何灿南终于向广东肇庆寻求帮助。冯少东带着何灿南亲自写的信件,经过多次波折,终于找到了何灿南的妹妹——何巧如。何巧如得知哥哥还活着,激动万分,泪水满眶。
何巧如写了回信,告诉哥哥家里的变故,并希望他能回来。可惜,由于当时交通和通讯的困难,这封信传递了多年才到达何灿南的手中。而何灿南在接到信之前因脑溢血离世,未能实现归乡的梦想。遗憾的是,何灿南未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他心中的愿望。
直到几年后,何巧如也因长期的思念而离世,亲人之间的联系又断了。然而,何家依然没有放弃,希望能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心愿。尽管冯少东也早已离世,何家三兄弟依然保持着寻亲的希望。直到2019年,娜娜决定继承父亲的遗愿,继续寻亲之路。
2019年2月11日,娜娜发布了一条寻亲信息,引起了媒体和警方的关注。经过45分钟的努力,终于在肇庆找到了何巧如的后代——巫氏四兄妹。巫家得知台湾的亲人在寻找他们时,欣喜若狂。
在与巫家兄妹取得联系后,何家祥带着家人前往肇庆,终于实现了父亲何灿南未能完成的心愿。尽管已年迈,何家祥带着深深的思念回到了故乡,去祭拜姑姑何巧儿,并在七星岩、大榕树下回忆起父亲的往事。
这一切如同父亲曾经所描述的那样,家乡的景象依旧那么熟悉、温暖。何家祥在此刻感慨道:“回家了!终于回家了!” 这是何家祥对父亲的告别,也是两岸亲情的延续。他和巫家兄妹也约定,未来要保持联系,传承这份血脉的纽带。
最终,何家祥带着父亲未完成的心愿,完成了这个跨越70余年的寻亲之旅。两岸人民的血脉相连,在时光和距离的洗礼中,依然未曾消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